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禪修與瑜珈:理論與實踐
Meditation and Yoga: Theory and Practice 
開課學期
108-2 
授課對象
文學院  哲學系  
授課教師
歐慧峰 
課號
Phl2204 
課程識別碼
104 50500 
班次
 
學分
3.0 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四3,4,5(10:20~13:10) 
上課地點
新302 
備註
本課程中文授課,使用英文教科書。(A)東方哲學史群組,群組課程請參閱本系網頁修業課程規定。
總人數上限:100人 
Ceiba 課程網頁
http://ceiba.ntu.edu.tw/1082Phl2204_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這門課注重在印度宗教的兩方面,禪修 (dhyana) 與瑜珈 (yoga)。前者是指佛教的禪修,後者是指廣義的印度教修行。本課首先會理解這兩種傳統在其古印度歷史與文化中的脈絡。此後,主要的內容是從這兩個傳統中深入探討六篇文獻,佛教與印度教各三篇。會用兩個星期深入每篇文獻,第一週先廣面了解其思想與行持的內容,第二週從中選出而直接閱讀原典 (漢譯本) 重要的文段。 

課程目標
一、學生會學習有關印度宗教的經典來源。
二、學生會培養針對古代經典文獻的閱讀與理解能力。
三、學生會鑑賞古典宗教哲學思想的寬廣範圍。
四、學生會培養基礎的內向冥想的技術。
五、學生會表達這些技術的運用在自己的心理狀態上。 
課程要求
一、上課前閱讀指定的禪修、瑜珈教材。
二、上課參與,為了培養深思與體驗。
三、閱讀古代與中古禪修、瑜珈文獻 (的漢譯本)。
四、撰寫有關以上閱讀文獻之一的報告。
五、撰寫依指定閱讀教材的禪修、瑜珈的日誌。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 
指定閱讀
莊國彬,〈《瑜伽經》與佛教思想的比較〉,圓光佛學學報 26期,2015
巴帝維丹達英譯,雅蘇瑪蒂書達.踏薩中譯,《薄伽梵歌》。
鄧殿臣、趙桐譯,《大念處經》,CBETA。
天台智顗,《修習止觀坐禪法要》,CBETA。
《諦義證得經》,CBETA。
《六祖壇經》,CBETA。
 
參考書目
閱讀:
莊國彬,〈《瑜伽經》與佛教思想的比較〉,圓光佛學學報 26期,2015
巴帝維丹達英譯,雅蘇瑪蒂書達.踏薩中譯,《薄伽梵歌》。
鄧殿臣、趙桐譯,《大念處經》,CBETA。
天台智顗,《修習止觀坐禪法要》,CBETA。
《諦義證得經》,CBETA。
《六祖壇經》,CBETA。
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
No.
項目
百分比
說明
1. 
上課參與 
25% 
出席,可最多三次請假(用學校網路系統) 
2. 
反省紀錄 
25% 
每週 (2-13) 反省本週閱讀文獻A-F的紀錄 (每篇200字) 
3. 
反省報告 
25% 
從A-F選出一篇,做口述報告,每位約4分鐘 
4. 
期末考試 
25% 
選擇題(50%),簡答題(30%),申論題(20%) 
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03/05  印度宗教、哲學、禪修與瑜珈
講義 
第2週
03/12  A 薄伽梵歌1
〈章1庫茹之野視察軍情〉〈章2《梵歌》內容撮要〉 
第3週
03/19  A 薄伽梵歌2
〈章3業報瑜伽〉〈章4超然的知識〉 
第4週
03/26  A 薄伽梵歌3
〈章5業報瑜伽—在奎師那知覺中行動〉〈章6入定瑜伽〉 
第5週
04/02  ** 兒童節放假 ** 
第6週
04/09  B 大念處經1
〈題解〉〈觀身〉 
第7週
04/16  B 大念處經2
〈觀受〉〈觀心〉〈觀法〉 
第8週
04/23  C 瑜伽經1
〈定品第一〉〈成就品第二〉 
第9週
04/30  C 瑜伽經2
〈神通品第三〉〈獨存品第四〉 
第10週
05/07  E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1
〈具緣第一〉〈調和第四〉 
第11週
05/14  E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2
〈正修行第六〉 
第12週
05/21  F 六祖壇經1
〈行由第一〉 
第13週
05/28  F 六祖壇經2
〈定慧第四〉〈禪定第五〉 
第14週
06/04  口述報告(一場) 
第15週
06/11  口述報告(二場) 
第16週
06/18  期末考試